導師專訪|本碩均畢業(yè)于謝菲爾德大學,“辣妹子”導師個性化教學,鼓勵學生勇敢“做自己”!本碩均畢業(yè)于謝菲爾德大學的小黑老師,輔導100+學生錄取,個性化教學方式,立志于挖掘學生的個人特色,讓學生勇敢“做自己”!讓我們看看這位大咖導師走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導師專訪|本碩均畢業(yè)于謝菲爾德大學,“辣妹子”導師個性化教學,鼓勵學生勇敢“做自己”!本碩均畢業(yè)于謝菲爾德大學的小黑老師,輔導100+學生錄取,個性化教學方式,立志于挖掘學生的個人特色,讓學生勇敢“做自己”!讓我們看看這位大咖導師走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導師,“愛生活,愛自由,愛旅游”“熱烈且絢爛”可以說是她最好的詮釋,她總是可以把生活調成自己喜歡的味道……
本碩均畢業(yè)于謝菲爾德大學的小黑老師,輔導100+學生錄取,個性化教學方式,立志于挖掘學生的個人特色,讓學生勇敢“做自己”!讓我們看看這位大咖導師走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Hedia小黑老師:
ACG建筑空間學科專業(yè)導師
教育背景
本科:
碩士:
謝菲爾德大學景觀建筑專業(yè)
個人經歷
曾在英國知名礦石植物花園和國內著名景觀事務所工作
學員錄取案例
UCL、AA、謝菲爾德、愛丁堡、港大等夢校offer
一、導師自我介紹
Hi大家,我是Hedia小黑老師,是在謝菲爾德大學摸爬滾打長達差不多5年的景觀建筑學姐。曾跟隨教授Nicola Dempsey和老師Laurence Pattacini學習和研究人與建筑和公共空間之間的聯(lián)系。
擅長的研究方向有:藝術與景觀敘事、placemaking社區(qū)營造、社會發(fā)展與城市更新和人類活動與空間互動。
曾在英國知名礦石植物花園和國內著名景觀事務所工作,曾負責謝菲爾德景觀與城市設計專業(yè)的的海外大師班和暑期敘事空間特訓營。
累計超過100名學員在我這里順利拿到UCL、AA、謝菲爾德、愛丁堡、港大等夢校offer,專業(yè)領域涵蓋建筑、景觀、城市設計和室內設計。
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對英國院校景觀建筑設計專業(yè)的了解和自身在海內外的工作經驗,立志于挖掘學生的個人特色,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更加注重學生本身的風格化體現(xiàn)。
二、關于留學經歷
Q1:
您為什么選擇出國學習設計呢?相較在國內,您在海外學習感受到哪些明顯差異?
Hedia小黑老師:
我剛開始選擇的這個專業(yè)完全是因為我爸爸一直從事建筑設計的工作,我從小就在他的藍圖上爬,也耳濡目染了他從設計院到甲方的工作流程。
他在我高三腦子還是一片漿糊的時候給我了這個選項,所以我的出國學習也是他一手安排的。我記得當時他特別堅定地認為,對于我這種天性愛自由的人來說,相比于國內機械化的出圖流程和局限性的設計思維,去國外體驗一下更大的施展空間會更適合我。
因為我沒有過國內的專業(yè)學習經歷,所以在學習上相對于我的高中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對于我們的方案都會基于我們個人的喜好與特色去評價。比如說我很喜歡手繪風格和插畫圖紙表達,我的導師Thom和Laurence就會很支持我繼續(xù)用這個技能去展現(xiàn)自己的項目,其次再會去評判我的設計思路和邏輯等。
所以這也是我為什么現(xiàn)在都會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優(yōu)先引導他們選題和自我表達的原因吧。
其次就是我的導師不會像我的高中老師們一樣進行保姆式教學,更多的是給予你關鍵詞,讓你自己去發(fā)散去查找資料去思考,更不會隨時督促你學習,完全靠自覺了!
這一點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們都不太適用,更多地是希望我能夠直接明了告訴他們要怎么做。所以這算是國內外教育的差異性之二吧。
Q2:
您的畢業(yè)母校及其所在城市給您留下了哪些特別的印象?
Hedia小黑老師:
湘菜!湘菜太好吃了!奶茶!奶茶可勁喝!謝菲爾德雖然被大家俗稱為“謝村“,但因為中國留學生比較多,外加上當地的香港移民也比較多,所以這里的川湘菜館和茶樓還是蠻多的。
我雖然在國外呆了這么多年,可是我一直把長沙”辣妹子“的名號貫徹始終,這里的湘菜可以加辣!又好吃!成了我留學時期最大的慰藉。
除此之外,謝菲爾德整個城市都讓人感覺到非常溫暖,我無數次被和藹可親的老奶奶、熱情好客的店員們、還有Tesco門口那些看似可怕卻溫柔的homeless幫助,讓我對這個城市感到無比親切。
我們大學以及政府還是蠻舍得在我們的教學樓以及配套的studio和圖書館等硬件設施上投入血本的,相信大家對我們Arts Tower的電梯早有耳聞,但比起電梯更讓我難忘的是這里studio超好的視野和光線。
Q3:
回顧海外學習和生活的這段經歷,您得到的重要收獲有哪些?
Hedia小黑老師:
在國外這幾年,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鍛煉的著實不少,其中最最最厲害的要屬,我能夠自己給自己“看病”哈哈哈。英國的醫(yī)療系統(tǒng)非常健全,但是效率屬實太慢,一般的頭疼嗓子發(fā)炎皮膚病等,我都靠著百度和小紅書自救了過來。
在歐洲讀最大的便利屬實是可以趁假期好好打卡附近的國家了,我一般都是看到哪里機票便宜就飛去哪。多去看看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發(fā)展面貌、歷史文物以及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等,不僅減壓、也豐富了我的藝術素養(yǎng)。
除了生活上,在學習和工作上我最大的進步是我完全轉換了概念,我不會僅僅因為老師布置了任務而去學習,而是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搜索資料。專業(yè)方面,因為謝菲爾德的理念是從人出發(fā),從使用者和實用性出發(fā),包括在設計理念上要考慮到場地的歷史背景、文化傳承等,所以這對我之后的工作和教學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我對于學生的前期分析和靈感來源也會額外看重一些。
三、關于留學申請
Q4:
您是如何搜集和整理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的?有哪些可供借鑒參考的工具推薦給大家?
Hedia小黑老師:
我記得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每天早起蹲馬桶看的都是Pintrest(哈哈哈),然后把好看的范例保存到我手機的另一個專門存放學習資料的相冊。
我記得當時Pintrest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每天都會給我發(fā)郵件,推薦我可能會喜歡的圖紙給我,讓我“不可避免”地會去看。
現(xiàn)在Behance也有這個功能,如果大家翻墻方便的話,建議都開通這個郵件功能。
真實案例我本科時候會比較多去Landezine搜集,研究生開始關注設計師本人,所以會去他們的官網找更詳細的介紹和視頻。
對我自己而言,手繪圖紙和插畫表現(xiàn)會比單純軟件渲染更著迷,所以我比較多去關注Instagram上的一些建筑手帳博主和一些插畫師。
現(xiàn)在YouTube、小紅書、b站和微博上都有相當數量的學習視頻,我都是很推薦學生們多收藏,基礎薄弱的額外多看看的!
Q5:
對于即將開始或正在準備留學申請的同學們,您有哪些經驗與他們分享?
Hedia小黑老師:
一定要提早規(guī)劃并且盡量做到心無旁騖!
我發(fā)現(xiàn)很多國內大學生總會想著,我除了做作品集還要去實習,還要去競賽,還要去……(blablabla),想做的事情天花亂墜,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不少學生因此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所以我還是建議學生以作品集為先,畢竟現(xiàn)在競爭太強烈了,能讓審核老師第一眼心動的還是作品集!
▲近期輔導學生作品
Q6:
在海外院校申請過程中,您認為需要特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順利得到名校青睞?
Hedia小黑老師:
個人特色!大家總覺得某某大學喜歡什么風格就一定要去硬靠,但我覺得這很容易磨滅自己的個性,導致整個產業(yè)鏈的成品大同小異,從而造成審核老師的審美疲勞。
不如好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做一本只有你可以做到的作品集!
▲近期輔導學生作品
Q7:
如果僅用幾個標簽,您會如何概括自己的教學風格?
Hedia小黑老師:
整體教學風格比較明快開朗,能夠根據學生不同個性調整教學態(tài)度,也能夠結合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項目建議,注重風格化體現(xiàn),和學生關系比較緊密。
▲近期輔導學生作品